地点
人物库
释自在中唐 741 — 821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吴兴之李氏。
幼有瑞相。
坐辄结跏。
见者以为异。
俄出家于钱唐径山
受具于新定
遂遍参诸方。
南康大寂法会。
而受记莂焉。
行止不常。
隐山谷。
所至则衲子萃止。
且尝为大寂。
致书于忠国师。
国师马大师以何言教示徒。
答云。
大师教人以即心即佛。
国师云。
是甚么语话。
良久又问。
此外更有么。
答云。
又道非心非佛。
有时又道不是心。
不是心。
不是物。
国师云。
犹较些子。
云。
审和尚此间如何。
国师云。
三点如流水。
曲似刈禾镰。
示众云。
即心即佛。
是无病求病句。
非心非佛。
是无病求药句。
僧问。
如何是药病对治句。
云。
伏牛山下古今传。
然尤好求前贤遗迹。
以快逸观。
龙门山后魏三藏翻经处。
王屋山稠禅师解虎斗处。
嵩山梵法师虎跑泉处。
皆遍游历。
而无所恋著。
元和中
居洛之伏牛山
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交。
著三伤颂。
辞理俱美。
后遣弟子往选江南山水之绝胜者。
而图老焉。
将归江州都昌院。
行至
为道俗所留。
长庆初
示寂于隋之开元寺
寿八十一云。
一钵和尚者。
史不详其姓名乡里。
尝作一钵歌。
以唱道劝世。
故俗因以称之。
蜀乾德初
陈军使妻高氏。
唐中令骈诸孙女也。
持不杀戒。
馀二十年。
后因其子娶妇会亲。
不得已而杀焉。
未旬浃。
高氏暴终。
信宿而稣曰。
初被黑衣使者
摄至岐府城隍庙
庙神则峨冠大袖。
对金甲武士
坐堂上。
使者引高进。
武士言语纷纭。
让高破戒。
且扼腕骂曰。
吾护戒神将也。
以汝能持戒。
吾二十年。
不遑寝食。
以守卫汝。
岂期顿亏本志耶业报自然。
今日之事。
吾不能为汝地矣。
城隍忽问高。
汝别修何善。
庶几其可以自赎。
高畴昔常诵上生经。
至是懵莫记忆。
方恐惧间。
遽曰。
诵得三伤颂一钵歌遂诵如文。
二神人擎拳立听。
颜色渐怡。
及卒章。
皆出涕泪云。
释自在
俗姓李
吴兴人也。
生有奇瑞。
稍长坐则加趺。
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
新定登戒。
及诸方参学。
南康道一禅师法席。
悬解真宗。
逸踪流辈道誉孔昭
行止优游多隐山谷。
四方禅侣丛萃其门。
元和中洛下香山。
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之交。
所游必好古。
思得前贤遗迹以快逸观。
龙门山后魏三藏翻经处。
王屋山稠禅师解虎斗处。
此山饮甘泉。
改为甘泉寺
嵩山梵法师马跑泉
居无恋著。
所著三伤歌辞理俱美。
警发迷蒙有益于代前。
蜀王氏伪乾德初
有小军使陈公。
高中令骈诸孙女若人持不杀二十馀年。
蜀为男婚娶。
礼须屠宰。
高初不欲。
亲戚言。
自己持戒行礼酒筵。
将何以娱宾也。
依违之际遂多庖割。
俄未浃旬得疾颇异。
口但慌言。
已而三宿。
还苏述冥间之事。
初被黑衣使者追摄入岐府城隍庙
庙神峨冠大袖与金甲武士唔坐。
使者领高见神。
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
仍扼腕骂曰。
吾护戒神将也。
为汝二十年。
食寝不遑。
岂期忽起杀心顿亏戒检。
命虽未尽罪亦颇深。
须送冥司惩其故犯。
城隍神问高曰。
汝更修何善追赎过尤乎。
高常诵持上生经。
其数已多。
于时懵然都无记忆恐惧之间白曰。
诵得三伤颂一钵和尚歌。
遂合掌向神厉声而念。
神与武士耸耳擎拳立听。
颜色渐怡。
及卒章神皆涕泪。
乃谓高曰。
且归人间宜切营善。
拜辞未毕飒然起坐备陈厥事。
自此三伤一钵之歌颂。
人皆传写讽诵焉。
一钵和尚者。
歌词叶理激劝忧思之深。
文体涉里巷。
岂加三伤之典雅乎。
遣弟子去江南选山水之最者。
吾愿往中终老。
江州都昌县有好林泉回报。
行至叶县
道俗所留往隋州开元寺示灭。
年八十一。
长庆元年也。
系曰。
稽诸律藏。
出家者犯戒则招二罪。
违制。
二业道也。
高氏家素不受戒。
无违制愆。
俗容有业道罪。
宁得有护戒神邪。
况高氏既持不杀。
则冥然感止持无作之善生焉。
因鲜克有终致遭幽责。
告诸五众当畏护戒之神夫如是。
明则有戒法
幽则有鬼神欤。
成都府元和圣寿寺释南印
姓张氏
明寤之性受益无厌。
得曹溪深旨无以为證。
净众寺会师。
所谓落机之锦濯以增研。
衔烛之龙行而破暗。
江陵
蜀江之南壖薙草结茆。
众皆归仰渐成佛宇。
贞元初年也。
高司空崇文刘辟之后。
改此寺为元和圣寿。
初名宝应也
化缘将毕。
长庆初示疾入灭。
营塔葬于寺中。
会昌中毁塔。
大中复于江北宝应旧基上创此寺。
还名圣寿。
弟子传嗣有义俛复兴禅法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迈南宋 118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义乌人字正叔
通诸经,尤长于《》。
进士第
需次弋阳
诸生为筑室于龙门山而师事之。
郡守赵汝腾何基誉荐于朝,未到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卜珝前赵 ? — 3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2 【介绍】: 十六国时前赵匈奴后部人,字子玉
少好读《》,隐居龙门山,为郭璞所赞赏。
刘聪征为太常
刘琨并州使为平北将军随镇北将军靳冲攻晋阳,为所败。
冲归罪于,斩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段克己金末 1196 — 12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稷山人字复之号遁庵
进士
金亡不仕,避地龙门山,与弟段成己齐名,时称二妙。
有《二妙集》。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
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
金末以进士贡。
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
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
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
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
」「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
」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词学图录
段克己1196-1254字复之
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
有《遁庵乐府》,与弟成己《菊轩乐府》合刻为《二妙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卢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龙门人
进士第
官至工部尚书
读书龙门山,注《春秋》、《孝经》。
时有大议,每据经义决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惠秀
释惠秀
俗姓李氏
东京陈留人也。
出离尘垢慕尚逍遥。
初以戒律饰躬。
后以禅定为务。
于荆郢之地参问祖师。
既了安然。
回依洛邑天宫寺也。
属则天频幸神都。
道声闻于后听。
屡诏入礼重。
其于悬记未然事合同符契。
长安中往资圣寺
唱道化人翕然归向。
忽诫禅院弟子令灭灯烛。
有白秀曰。
长明灯可留。
亦令灭之。
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云尝有寺家不备火烛。
佛殿被焚。
又有一寺钟楼遭爇。
又有一寺经藏煨烬。
殊可痛惜。
时众不喻其旨。
至夜遗火佛殿钟楼经藏三所悉成灰炭。
方知预知垂警。
玄宗在潞邸时。
曾与诸王俱诣问法。
从容留施一笛。
玄宗出去。
召弟子曰。
谨掌此笛。
后有要时当献上也。
及受睿宗传禅。
弟子达磨等方悟其言。
取笛以进。
帝悦先知回赐丰厚。
偶示微疾。
告诫门人。
奄然归寂
享年一百岁。
燕国公张说素所归心送瘗龙门山
道俗数千人奔会悲悼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宝思惟唐 ?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 【介绍】: 唐时印度迦湿密罗国僧。
本名阿尔真那
专精律品,尤妙咒术。
武则天长寿中洛阳,译《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
中宗神龙后不务翻译,唯勤礼诵。
后于龙门山天竺寺居之,年百余岁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宝思惟
北印土迦湿密罗国人。
刹帝利种。
天后长寿二年
洛都
诏于天宫寺传。
中宗神龙丙午
徙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
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
睿宗太极元年。
六月。
诏详定入藏施行。
自尔益务礼诵。
每于晨朝。
磨香水涂浴佛像。
而后食。
至老死弗倦。
衣钵之外。
随得随施。
尝于龙门山
西域制度搆寺。
就名之西域而居其徒。
开元九年终寿百馀。
阿你真那
华言宝思惟
印度迦湿密罗国人。
刹帝利种。
幼而舍家禅诵为业。
进具之后专精律品。
而慧解超群学兼真俗。
乾文咒术尤攻其妙。
加以化导为心无恋乡国。
天后长寿二年届于洛都
敕于天宫寺安置。
即以其年创译。
中宗神龙景午
于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
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
睿宗大极元年四月
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
其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
详定入目施行。
那自神龙之后不务翻译。
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
每于晨朝磨香为水。
浴佛像后方饮食。
从始洎终此为恒业。
衣钵之外随得随施。
后于龙门山请置一寺。
制度皆依西域
因名天竺焉。
门徒学侣同居此寺。
精诚所感灵应寔繁。
寿百有馀岁。
开元九年终于寺。
构塔旌表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机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机溥字志西号月呆
姓刘氏乐清人也。
母卢氏,感白衣种授子,于怀而孕,既举,常默默如入定僧。
才及龇龄随母礼佛,见僧即拜。
年十二,游龙门寺,闻邻舍僧诵《弥陀经》,能默记终篇,不遗一字,心有感发,屡欲轶俗。
年二十,始从式公薙度,受具戒于大邑明因寺永智,习演教乘,渐得省解。
彦恢胜者,永智弟子也。
诚笃,付以法衣,及归适龙门山寺。
能法师开莲杜,因与斯会,专修净业,道风益著。
缁素皈衣,不胜指数。
光绪纪元创建净济寺,于郭路双狮山麓。
会再启,鱼梵之声,六时不绝。
内外肃然,不减林东规度。
十一年春,延大海法师入寺,崇专讲席,提倡净土宗旨。
丁亥三月,应太邑绅耆之请,主明因丈席,频岁戒传经,声德远施。
莘莘衲子,望风而至。
性简质,貌度冲和,言语率真,诚心爱物,生平戒律精严,功行超卓。
虽事繁形疲,必晚息早起,禅诵不辍,午则随众作苦,载笠荷锄从事蔬圃。
有栖贤、百丈遗风。
晚岁体气康强,顶骨隆起,色如渥赭,状类肉髻。
盖年已七十矣,童颜鹤鬓,目光炯炯,小字藏经
居恒持诵《大悲神咒》甚虔,灵应甚著,凡有祈祷,俱获痊安。
宣统二年寿已八十,为弘戒法,得尸罗弟子,百廿三人,洽符远公社之数,故卐有“一百廿三人入社,往生都在藕花中”之句。
盖由往昔倡导,两寺社,功深果熟,故致此兆。
后五年,果有往生净土之徵,寂前一夕,自谓定中见白衣大士,满身璎珞,乘百宝船大如山,凌空来迎,遂得西向念佛而去。
塔于寺左,凤冈之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真亮唐 701 — 788年11月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侯氏
景城人
幼年于州开元寺
依智体师披染。
刈薪汲水。
习行头陀。
受具已。
入嵩少普寂禅会。
日有省解。
龙门山
问津者交集。
声名益以隆显。
留守尚书王公铎保𨤲是邦。
闻而慕重。
召居广爱寺以便供养。
其教人未尝有倦色。
而陶冶之妙。
良器出焉。
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
忽告门人。
末照。
诚难挽留。
再三嘱累而终。
年八十八。
洛京广爱寺释真亮
姓侯氏
景城人也。
家训儒雅辞彩粲然洁素持操与群少年有异。
忽以樊笼为厌。
且曰。
去情除馑是所愿也。
遂于本州开元寺智休师下披染服。
然其刈薪汲水率先于人。
习行头陀行。
受具已游嵩少。
普寂奖训顿开蒙昧。
龙门山居而禅默。
问津者交集声望日隆。
留守尚书王公铎保釐。
闻而钦奉。
召入广爱寺别住居焉。
示人禅观匪倦教诏。
道者亦多矣。
贞元四年十一月三日
忽告门人。
末照诚难久留。
嘱累而终。
年八十八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普胜唐末宋初 917 — 9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79 【介绍】: 僧。
陆泽人俗姓张
尝至五台山华严寺,师事超化大师
又从崇法大师传《唯识论》,历数稔,精通所学。
太祖时赐号宣教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张氏
深州陆泽人
幼事五台华严寺超化大师出家。
性尤强记。
凡百章疏一览即了。
不数稔获青蓝之誉。
且删多补少。
成贞辨钞。
为四卷以行世。
开宝间
赐紫衣。
号宣教
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四日
示疾。
终于净土院
寿六十三。
腊四十三。
树塔葬舍利于龙门山宝应寺之西阜。
释普胜
姓张氏
深州陆泽人也。
幼岁情爱媮薄。
俄决志趋五台山华严寺
师事超化大师
或问之曰。
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
饶阳者岂无仁祠哲匠乎。
对曰。
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
某知妙吉净刹感徵胶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證。
可不是乎。
众耹斯说。
曰任气小儿有此高识。
我曹俱弗如也。
曰。
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厌之徒。
也。
愿入慈门而思利物耳。
迨乎受具南临潞府讲通上生经矣。
崇法大师传唯识论盛化洛都
往从学焉。
凡百章疏经目便识之。
不几稔閒习通精赡。
所传者中山贞辩钞讲多误失所。
然昌言曰。
繁略不均解判非当。
乃删多补少为四卷行于世。
太祖神德皇帝赐紫衣。
师号曰宣教也。
太平兴国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
终于净土院
亨寿六十三。
坐四十三
门人等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寺西阜。
建塔旌表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吼天灿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吼天,亦号放翁
曾主大沩,后住宗镜,六座道场,为湘中老宿。
读书通性命之旨,以词赋著称。
楚黔之间,所与游者,皆一时达人。
莲其高弟也,乾隆三十二年,吼天寂讣至,莲哭之哀,上供云:“龙门山水路迢迢,水自低兮山自高。
痛观万卉皆垂泪,恰似心田插下刀。
”读此可知其慨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